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

当前位置: 巨鲸娱乐网 >> 阿沁

2005中国外贸变局变频电机

发布时间:2022-09-02 18:28:10

2005:中国外贸变局

2005:中国外贸变局 2005-12-14 00:09:06 来源:2005年12月13日中国经济时报分享到:年终将至,也到了盘点2005年中国行业经济发展得与失的时候。盘点2005年行业经济,也是为了期待来年各行各业有更好的发展。本版将陆续对外贸、冶金、医药、航空等行业进行盘点,希望此组报道,能对2005年行业经济有个梳理,并对2006年的行业经济做出展望。

2005年初始,中国对外贸易就面临繁荣和挑战并存的局面。繁荣来自2004年,1万多亿美元的进出口规模和300多亿美元的贸易顺差,使得对外贸易这驾马车领跑当年GDP增长之时立下汗马功劳。

然而,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,骄人成绩的背后潜藏着系列隐患:外贸依存度过高引发警惕、巨大顺差导致贸易摩擦频繁、高额外汇储备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等等,这些留给2005的更多是难题与挑战。因此,我们看到在这一年,矛盾日益激化、陷入沉思、开始反省、寻找突破,有过争执、有过迷茫,当然更多的是忙碌。虽然这是一个多事之秋,但不得不说这一年非常的关键,甚至有人评价今年是外贸转型的关键年。或许我们还可以大胆的猜测,2005年,我们就此为以前划上一个句号,从此将以新的面貌谱写未来的历史,而这一切,都是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的必经之路。

大事件

历经半年之久的纺织品贸易谈判无疑是今年外贸领域当头大事件。马拉松式甚至有些戏剧性的一出出谈判经过,创下世界贸易谈判一大纪录,不仅是对谈判双方的极大挑战,也让众多财经记者找回那种久违的发现重大新闻的兴奋感。

根据WTO乌拉圭回合的谈判成果,今年1月1日,全球正式取消纺织品贸易配额。这本来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纺织品大步走向世界的良机。但我国加入WTO报告书中的“一条尾巴”,却让我国纺织品在走向全球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大不小的麻烦。根据中国加入WTO报告书“242段条款”,直到2008年12月31日,进口方可在认定中国出口的纺织品产生“市场扰乱”的情况下,对中国已经取消配额限制的产品重新施行数量限制。

为了稳定出口,同时也促使企业转变贸易增长方式,2005年新年初始,我国主动表明姿态:商务部决定从今年1月1日起开始提高148项纺织产品的出口关税。

4月4日,美国第一个冒出来要对我今年刚刚解除配额限制的3种纺织品自主启动特别限制措施调查。

4月6日,欧盟委员会也相继公布了对中国纺织品的特别限制措施行动指南。

4月28日,欧盟委员会又对从中国进口的9类纺织品发起“特殊保障”调查。

5月13日,美国作出了对3种中国纺织品的特别限制措施决定。

5月18日,美国又宣布对4种中国纺织品采取特别限制措施的决定。

频繁争端再次触动我国贸易政策,迫于各方压力,5月20日,商务部宣布从6月1日起再次大幅上调74种纺织品的出口关税,与今年年初纺织品平均0.2-0.3元/件的税负相比,这次调整后大部分产品的税负增幅约为4倍,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提高高关税的行为,与此同时也对个别产品进行了低调或取消。

5月23日,欧盟又对中国T恤和麻纱启动“紧急特保”程序。

5月23日,美国再次对4类中国纺织品实行进口配额限制。

针对美欧的一系列行动,中国政府再也坐不住了:5月30日,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,宣布中国决定自2005年6月1日起对纺织品出口关税作进一步调整,共对81项纺织品取消征收出口关税,向世界表明了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。当时,薄熙来部长用了一个经典比喻:“两次加征出口关税是中国政府主动采取的措施,但如果今后哪儿对中国纺织品设限,我们将把这些加征出口关税的产品从征税目录中排除,不能让中国纺织业受到双重压力。如果美欧仍然采取设限,那我们就相应调整政策,你给我们的企业加上半斤的压力,我就要给它撤掉八两的负担。”

中欧经过惊心动魄的连续10小时谈判,终于在6月11日凌晨达成停战协议,近两个月的中欧纺织品贸易战熄火。但中美之间的问题远没有中欧那么简单。

6月17日,中美就纺织品问题举行了第一轮正式磋商。7月8日,中美双方技术级官员举行了第二轮磋商。8月16日,中美双方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了第三轮关于纺织品问题的磋商。8月30日,中美第四轮纺织品谈判持续两天半。9月16日,中美在美国举行第五轮磋商。10月13日,中美第六轮纺织品磋商在北京结束,双方没有达成任何协议。半年以来的唇枪舌剑、停停谈谈,但“只闻楼梯响”,直至11月8日,中美在伦敦举行的第七轮谈判修成“正果”。

本年度纺织品谈判的大事件,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世界贸易的威力,也让我们看到,原本一个国家的龙头产业在面临突发危机时,却显得异常脆弱,这也不得不让政府转而思考,进而触及整个产业政策的调整思路。可以说,我国加入WTO以后,这次大事件无论对于政府、企业,还是产业都是一次很好的经验和历练。

大人物

2004年2月,原辽宁省省长薄熙来来京出任商务部部长。尽管去年一年薄熙来非常低调,但这并妨碍他成为“媒体宠儿”、“魅力官员”的角色。今年这一年潮涌般的贸易事件,更让这位履新不久的商务部长历经磨练、魅力尽现。

从“封疆大吏”到“内阁部长”,用“临危受命”来形容薄熙来出任商务部长并不为过。

商务部是2003年由对外贸易部和国家经贸委合并组建的,而中国商务部第一任部长吕福源,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就因严重疾病不能正常工作,正处在磨合期的商务部群龙无首,直到薄熙来出任部长后,才开始打开工作局面。

今年1月份开始,中国的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增速均呈放缓态势,作为主管部门的商务部压力颇大。另外,商务部在内外贸的整合上才刚刚起步,各部门依然是分割状态。整改商务部是薄熙接手之后要解决的首要问题。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,中美贸易纠纷、与欧盟的贸易关系、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等问题接二连三地出现。

纺织品贸易争端是薄熙来全面走向世界的起点,诸多国际媒体把聚光灯纷纷对准了他,而他在这期间所表现出的强硬态度,也让外电在报道中不约而同地使用了“强硬路线”、“强硬反击”等字眼,同样有不少外国部长不约而同的把“strong”这个词用在他身上。在中欧就纺织品出口达成备忘录之后,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曾评价薄熙来是“一个强硬的谈判对手,对于谈判细节有非常强的把握能力,有强烈的个性”。而欧盟驻中国大使塞日·安博也对薄熙来在谈判中表现出的智慧和鲜明性格记忆深刻:“在我30多年的国际谈判生涯中,薄熙来是一个最为严厉、强硬的谈判对手。”他认为,薄熙来确实懂得维护国家利益,也有能力在关键问题上作决定。

许多人还记得5月30日,薄熙来在宣布取消部分纺织品出口关税的新闻发布会上,面部表情由温和微笑转化为冷峻严厉的一瞬。当日他直言称,美国所作所为是“贸易保护主义”。他用“你给我们的企业加上半斤的压力,我们就要给它撤掉八两的负担”斩钉截铁的态度回应欧美。《华尔街日报》对此评价:“在中国必须对其贸易伙伴不断指责不公正贸易行为作出回应的时候,薄熙来的个人魅力应该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价值。”

记得在多次公众场合,其他官员对媒体总是避之而无不及,但薄熙来却相反,不仅对于媒体一拥而上的采访十分配合,很主动的回答记者想要了解的内容,而且,他还会主动地去靠近媒体,这也许与他原来是学新闻专业不无关系。

另外,这一年,他也是中国最繁忙的人之一。记者参加今年7月在大连举行的WTO非正式小型部长会议时对此感同身受、印象深刻:7月12日到14日,从早7点到晚9点,他的日程表排得满满的,在主持会议的同时,见缝插针的安插了15次部长级会见。就任商务部部长以来,忙碌就是薄熙来的常态,而且比他以前做省长、市长时更忙。

随着越来越多的产业对外资开放,更多的贸易摩擦也将随之出现,形势之严峻不言而喻。这一点,薄熙来比谁都清楚,他还将接受新一轮的考验。但最近以来他的表现让人们看到,这位56岁的中国商务部部长显然正在一轮又一轮的挑战中、在与众多国际对手的周旋中迅速积累着经验。

大趋势

未来战略选择都是建立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之上,今年外贸领域表现出的种种事件也告诉我们,提醒我们,下一步应该怎么做。

今年前10个月,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已经达到11486.1亿美元,逼近2004年全年11547.9亿美元的水平,比去年同期增长24%。其中出口6144.9亿美元,增长31.1%;进口5341.2亿美元,增长16.7%,实现贸易顺差800多亿美元。

如此巨大的进出口总额以及贸易顺差,也使得今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攀升至70-80%。外贸依存度通常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总额占该国GDP的比重,较高的外贸依存度虽然给本国经济增长做贡献,但“高”不意味着一劳永逸,它也是一把双刃剑:持续增长的外贸依存度会导致更多贸易摩擦,过分依赖外部环境会威胁到国家经济安全,过高的贸易顺差必然导致内需不足,高额外汇储备也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。

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,对大国来说,不开放是最大的不安全,但开放却并不意味着最大的安全。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,就必须在不断加大开放度的基础上,处理好开放度与依存度之间的关系。

这就需要我们改变现有的外贸发展战略,传统对外贸易目标的着眼点在于“出口创汇”,而要在全球化过程中实现工业化,对外贸易就必须同时考虑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来保持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。因此,以“出口大于进口”和“出口创汇”为目标的传统的贸易目标必须调整为:坚持将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,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增加就业,实现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。也只有这样,在外贸依存度逐步提高的情况下,我国经济发展才能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,并立于不败之地,这也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。

值得欣喜的是,国家在今年的“十一五”规划中明确提出,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,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,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。“十一五”规划同时还提出,投资、消费、出口这三驾拉动经济增长马车要“换位”,即要扩大内需,提高消费占经济增长的比率。

可以预见的是,今后,外贸增长的速度可能会有所下降,但随之换来的是外贸质量与价值的大幅提高,进而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测,中国对外经济政策从此将面临变局。

上一篇:外资来华呈现双向新趋势下一篇:全国清欠会召开 曾培炎要求节前完成任务

郑州检查hpv哪家医院好

西宁汞皮炎医院

甲状腺治疗专家伍海翔主任

长沙性病专科医院

重庆治疗肛肠疾病选哪家医院好重庆东大价平质不平

友情链接